房天下> 正文

以房养老只能是补充性选择 养老需社会共发力

房天下青岛二手房网  2014-06-28 07:00:00  来源:房天下综合整理
[提要]从国际经验看,“以房养老”在欧美国家以及日本较为成熟,但仅是一种补充性的养老选择。从老人层面看,房子是大宗资产,一来担心被低估而吃亏,二来更习惯于将房产留给后人。于是,出现了政府高度积极、养老者与险企却并不积极的局面。说到底,还是观念的更新、利益的均衡、配套金融制度的完善存在问题。

中国社会讨论了多年的“以房养老”近日出炉:从7月1日起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武汉作为四大试点城市,将推行“以房养老”商业保险。

以房养老,即“你留下房子,我为你养老”,老人把房子产权抵押给保险公司,保险公司通过估价,定期支付给老人一笔养老钱,直至老人过世,房子则通过与老人亲属协商进行处置,获得相应。

这样的养老模式,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中国的养老困局?恐怕不能过于乐观。从国际经验看,“以房养老”在欧美国家以及日本较为成熟,但尚属小众产品,仅是一种补充性的养老选择。

南京、上海等地一些金融机构,几年前也曾自发摸索,但均因效果不理想而停滞。从老人层面看,房子是大宗资产,一来担心被低估而吃亏,二来更习惯于将房产留给后人。

从保险公司层面看,即便北上广这样房价看涨的大城市,尚不能排除房价波动的风险,而政策明确规定“险企承担房价下跌风险”,这对于追求利润的商业机构来说“不合算”。

于是,出现了政府高度积极、养老者与险企却并不积极的局面。说到底,还是观念的更新、利益的均衡、配套金融制度的完善存在问题。

“以房养老”不可能成为解决中国目前养老问题的主要方式。这一点,官方也认识到了,此举意在“给有意愿、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一种自愿选择,并不意味政府不管养老”。

中国民政部实时数据显示,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.02亿,占总人口14.9%。中国约有逾千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,各种硬件设施供不应求。

政府的“管”主要体现在,增强多元养老保障体系建设,应尽快完善相关法规,使政府或民间的养老产业在大发展中有章可循。

在不少中国人的观念里,养老是国家的事。其实,正确的关系是,国家为基本养老服务托底,商业力量提高更高层级的养老服务。英国市场化的社区养老服务、美国市场私人养老模式都证明:单纯依靠政府的养老体系难以为继,民资养老机构的发展是必然。

而对于个人来说,所谓冷暖自知,更应学会盘活资源,比如通过城郊置换买个清净、个人购买看护服务等,过上有品质的老年生活。

买孩子不能入读名校 能追究开发商违约吗?

全配套一居前景无敌 40万起低价买入回报高

姜伟新被人大免职 陈政高被任命为住建部部长

青岛新房公积金贷款4个月到位 可提前还贷

责任编辑/gaoying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房天下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文中所涉面积,如无特殊说明,均为建筑面积;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,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。

微信扫码打开

房天下小程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