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天下> 正文

学区房价上涨是教育新政的副产品 需要理性接受

房天下青岛二手房网  2014-06-10 09:43:00  来源:第一财经日报
[提要]教改“新政”为何成了“楼市先行”?是不是因为学区房价格的不断上涨而否定教改新政?在我们看来,比之“拼爹”、拼关系,学区制度显然更为合理,“就近入学”与“划片入学”等政策的推出,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“条子生”的空间。更为严格地依据户籍和房产的入学政策,成为一种硬约束,且具备政策实施中的可操作性。

房天下移动购房节第二季

近来,价格一路上涨,这是各地一系列意图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的另一个“成果”。新华社近日的一篇报道称,从前无人问津的老旧小区迅速变成“香饽饽”,家长为此苦不堪言。报道提出疑问:教改“新政”为何成了“楼市先行”?

价上涨是教育新政的副产品

价上涨是教育新政的副产品,需要理性接受

该如何看待这个现象?是不是因为价格的不断上涨而否定教改新政?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。在我们看来,比之“拼爹”、拼关系,学区制度显然更为合理——即便其不能算是一个优质的公共政策,至少也是最不坏的政策。就此而言,教改“新政”理当坚持原先目标,不可犹豫徘徊。

事实上,在基础教育阶段,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,不惜采取各种手段。从教改新政的政策意图来看,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革除积弊,推进教育公平。包括小学就近入学、小升初多校划片入学、取消“共建生”等政策,即是希望能在程度上减少乃至杜绝“条子生”、“票子生”。

当然,教改新政的这个目标是正确的。“条子生”的背后,比拼的是关系资源,更通俗地说是“拼爹”。教育系统内这种“条子生”的事实存在,对社会风气是一种污染,也给某些拥有教育资源者提供了不大不小的寻租空间。在现实中,有些人一边批评这种现象,一边又被迫参与其中,利用各种“潜规则”追逐优质教育资源。

而“就近入学”与“划片入学”等政策的推出,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“条子生”的空间。更为严格地依据户籍和房产的入学政策,成为一种硬约束,且具备政策实施中的可操作性。一者,“就近入学”对于学生而言,是合宜的选择;二者,在片区上学,也是各种政策选择中最容易被接受的方案。

价格的上涨,显然是在这样的制度激励之下出现。的价格往往高于同地段非价,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。新鲜之处或许更在于,当下价的上涨,多少有些逆势而涨的意味。

从经济学角度来说,价上涨,是一个市场选择的问题。学生家长为了获得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,通过购房挤入学区当中。如果说优质教育资源是一种产品,那么,购买类似于借助经济手段获得产品。

应该说,这样的现象也不是人们所愿意看到的。一个更为合理的图景,乃是教育资源能够均匀分布,孩子们能够享受到均等化的基础教育,而不是“价高者得”。中央的政策精神,近年来也一直是倡导教育公平。但要承认,教育资源实现均匀分布,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,还需要艰难的改革与博弈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,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。

这意味着,在短时间里,价上涨作为教育“新政”的一个副产品,是需要理性接受的现象。跟教育资源相关,也跟房地产投资相关。两种相关性推动了的火热。这种热度自然也引来了舆论的某些不满——优质教育资源只能供应给有钱购房的人吗?

应该说,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者,可以分为两类人,一是学区内的原住居民;二是新购房进入的居民——但无论如何,比之“拼爹”、拼关系,以及暗地里的灰色交易,通过支付货币购房、通过市场光明正大地获取资源,应是一种更值得肯定的做法。

当然,短时期内很多人一窝蜂地购买,导致房价畸形上涨,这也应该是需要注意的现象。有些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,比如入学不仅看房屋产权,还需具备一定的购买年限。通过这些限制手段来避免一窝蜂买的现象,也有一定效果。这些举措,同学区政策一样,都是短时间内教育资源无法实现均匀分配背景下的权宜之计。

特别推荐

文显堂:中国不会发生房价暴跌 无房者不能太天真

福布斯富豪事涉青岛港骗贷风波 陷房产资金危局

向幸福出发 岛城优质婚房60万起拒绝漂泊

青岛二手房观望气氛浓 毕业季租房市场迎高峰

100万以内精品二手房 无税精装修赶紧抢购吧!

责任编辑/gaoying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房天下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文中所涉面积,如无特殊说明,均为建筑面积;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,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。

微信扫码打开

房天下小程序